阅读历史 |

68.双龙戏珠14 (第1/2页)

加入书签

燕国, 慈安宫。

茶香暧暧、茶色青碧可人, 香炉中的龙涎香起、寥寥升起扩散在大殿之中,一丝若有若无的郁香沾染在众人的衣袖之间。

高居上位的皇太后取来那杯温热的茶水, 套着护甲的细长手指慢慢揭开杯盖,轻轻嗅了一下弥漫开来的茶香,慢条斯理的抿上一小口, 动作仪态端庄优雅。

燕国的皇太后如今已经年过半百, 但是得益于保养良好, 依旧是面色红润、富态雍容、长发乌黑浓密,除了眼角额头间悄悄爬上的细纹之外, 半点儿也看不出是一位五旬的老人。

可是现在韩乐却半跪在慈安宫的绒地毯上, 面色恭敬地向太后行礼, 没有顾得上看向其它地方。

她方才在下了演武场之后,马上就被太后身边的侍从给宣到了慈安宫, 甚至都还未来得及在得胜之后谒见燕王诸葛不亮。

想到这里,她的头颅便低得更沉, 脸上的神情越发认真恭谨起来,力求不要让皇太后挑到一丝的错处。

燕国的皇太后向来性子强势, 又是诸葛不亮的生母,并且身为太后之尊。整个燕国已经没有人可以在她的面前放肆, 甚至在太后犟起来的时候,诸葛不亮这个燕王也不敢扭着性子和他的母亲拧。

所以虽然韩乐已经在这慈安宫跪了多时, 只要皇太后不发话, 她还是得一直这么跪下去。

太后向来不喜欢燕无雎这个提枪上阵杀敌的女将军, 现在见了面当然要先给她一个下马威。

于是韩乐便静静等着。

时间过去了良久,直到在一旁坐着的太后都觉得有些身子乏累、鼻尖上渗出了一点点细碎的汗珠,她才放下自己手中的茶碗,强作镇定的拿着一方手帕擦拭了一下鼻尖额头,方才用着细沉缓慢的声线说道:“燕将军——”

“燕将军怎么还在这儿跪着?这要是不知道的人看到了,还以为是哀家故意为难燕将军呢!快快平身——来人,赐座。”

太后细细的嗓音像是一把锯子,极其细微缓慢的拉过韩乐的耳膜,让她听着颇为难受。

但是这份儿不满意却不能表现在脸上,她只是轻手轻脚的站起身来,谢恩道:“多谢太后赐座。”

站起身来的韩乐,即使是在地上跪了那么长的时间,却依旧脸不红气不喘、神情淡然、面无异色,没有一点点疲劳乏累的样子。

相反,只是在椅子上稍稍坐了一会儿的太后,反倒是觉得自己的身子已经有了些虚乏无力。

后宫里的女子,从小小的嫔妃再到至高无上的皇太后,在常年的静坐修养的条件之下,缺乏锻炼的身体一般都有些虚弱,经不起长时间的跪坐站立。

以往太后也常常一声不吭的让后宫女子跪在地上半晌,经常拖得这些女子面色发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甚至有些身子格外虚弱的妃嫔还可能当场昏倒。

这招下马威屡试不爽!

直到今天遇到了大将军燕无雎……

啧!果然是个经常练武的武夫,自己倒是小瞧了她。

太后在自己的心里面冷哼了一声,注视着韩乐的眼神又冷了一些,方才缓缓地说道:“燕将军不必多礼,哀家只是听闻今日在宫里面的演武场上,燕将军大胜齐国武者,立下了好大的功劳…可是有此事?”

听着皇太后这来者不善的口吻,韩乐的心里面小小的“咯噔”一声,电光石火之间脑筋急转,顿时便从座椅上又站起身来,先发制人的开口道:“太后,末将家中世代忠烈,为国争光、为君解忧,理所应当之举,陛下之后一定会赏罚分明,太后无需再另行封赏。”

太后:“……”

谁说要封赏你了?

她原本就是看不惯燕无雎一个女儿身、却硬是要驰骋疆场,不老老实实嫁人生子、却非要活跃在朝堂上建功立业……如此下去,如何阴阳协调?如世间的女子人人学她,那这天底下还有王法吗?

方才她在听闻了燕无雎公开上场比武之后,还想着把她叫来训上一顿,稍稍警告她莫要再这般哗众取宠的出风头。

但是韩乐刚刚的一席话,却是恰好把她的嘴给堵死了。

韩乐方才说的很明白,第一她的举动是为君解忧、为国尽忠,乃是臣子的本分;第二,她们燕家满门忠烈,就算是看在燕家那祖祖辈辈的灵位上,皇家也得给她几分面子,不然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堵不住。

第三,就是她这次上场比武,乃是当今陛下的示意,自己现在若是无缘无故的斥责了她,岂不是当中打了自己儿子的脸?

这三条理由一下来,就算是太后有着满腔的怒火,也就只能忍着,在自己脸上扭出一个僵硬的微笑,言不由衷道:“燕将军哪里话,你立此大功,自然该得嘉奖!”

说着,她便把自己右手拇指上套着的一个翡翠扳指脱下来,命人赏了下去。

韩乐马上跪地谢恩:“谢太后嘉奖,末将受之有愧。”

然后手上没有半点含糊的将扳指接了过去。

方才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奖励,所以就把自己平时最喜爱的扳指给赏了出去,现在的太后听着韩乐的客套,脸上的笑容越发的僵硬:“燕将军战功赫赫,自然是担得起这样的嘉奖。”

她的心在滴血——你觉得受之有愧还收的这么麻利,有本事你倒是把扳指还我啊!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心爱的扳指落入他人之手,太后心痛的闭上眼睛扭过头去,在花了很长时间平复心绪之后,她才重新扭过头笑着向韩乐说道:“燕将军如今年岁几何?”

“燕老将军生前可曾给你许配过婚事?”

在痛失自己的翡翠扳指之后,太后终于学会了不再绕弯子、干脆利索直截了当的点明了这次的主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