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七章 传授杂学李丰入学 (第2/2页)

加入书签

“杂学分为:农学、商学、工学、音律、绘画等多种学科的一个总称。因为并非主流学问,所以一概被称为杂学。

这些内容虽然都是非主流的学科,但有的可以陶冶你们的情操;有的可以丰富你们的认知;有的却是可以在无声无息之间,对大汉甚至对整个华夏造成巨大的影响。”谢信微笑着解释道。

“真的那么神奇吗?”张铭询问到。

“其他姑且不说,农学可以让你们知道作物的种类,知道它们的生长规律,使得一年的耕种更有效率,收获也更高;深入探索,甚至可以不断提高作物的产量,缩短作物的生长时间,甚至如何更有效的控制土地的肥力。

商学可以让你们知道低买高卖的方法,让你们在日后交易的时候不会吃亏,同时更能避免被不良商贩的欺诈;深入研究,则可以助你发家致富,迅速积累财富。同时,甚至可以通过商业操作,完成一些政治上做不到的事情。

工学可以让你们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因为我们生活的房屋,日常使用的各种器皿都是依靠工匠制造出来的;

深入研究工学,不仅可以降低制造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还可以让工艺不断进步。他日若是能制造出更便利的东西,那么你们自然是可以名列史册,流芳千古。”谢信耐心的讲解到。

小孩子就是受不了诱惑,听谢信那么一说,立刻就对杂学充满了兴趣。

于是谢信也趁着这个机会,在这一节课里,给他们上了基础的数学。

因为没有课本,所以谢信在这一节课,只能和他们说明了一下数学的概念,以及一些关于数学的用处。

但就算这样,也是让这些第一次接触数学的学童们,听得如痴如醉。

说到底,一帮八九岁,最多也就是十来岁的孩子,比起那些枯燥乏味的经,他们自然是喜欢写新奇的玩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对数学多少也有了概念,而谢信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准备一块黑板,以及粉笔了?

想到就去做,谢信二话不说来到后山,找了一块大一点的山石,然后拿出当年在古城修士那里缴获的飞剑,刷刷几下就将山石给分割成了一块光滑的石板。

有了石板,谢信又瞬移到了宛城,寻找漆匠给石板上了一层黑漆。

当然,整个刷漆的过程,都是在漆匠的惊讶中完成的。

因为这块石板,至少也有五十几斤,而谢信居然可以若不其实的拿着。

拿着刷好的黑板返回私塾,谢信考虑要怎么制作粉笔的问题。

粉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灰石和石膏,这个谢信是知道的。为了获取这两样东西,谢信不得不再次来到宛城,购买了一些原料。

掺入了一些粘土,经过一番煅烧之后,三百多根粉笔总算是制作完成。

“好了!这下子明天就可以给他们上课了!”看着自己的杰作,谢信不由得有点自豪。

这个自豪,比修炼有成,更让他觉得舒服。

“老师,那孝义院的李丰,连同几个学生前来拜访!”在谢信怡然自得的时候,毛玠过来对他说到。

“哦,总算是来了啊!”谢信笑了笑,示意让他们进来。

之前因为贼军北上,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李丰他们没有立刻前来华夏院。如今雨过天晴,一切太平了,自然是要履行承诺的。

李丰来到内堂,一番拜候之后,自然是顺利登记入册,加入华夏院,成为一名插班生。

而随着他一起来的学生,也在谢信的安排下,进入藏经阁,开始抄写经。

当然,私塾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规定,也稍微对他们说了一下。尤其是内院,谢信严格规定不准他们进入。

之后,则是给他们安排好了宿舍,让他们不至于晚上没有睡觉的地方。至于伙食问题,以谢信现在的身家,自然也不介意多添几双碗筷。

随着休息时间的结束,最后一节课也开始了。

谢信扛着黑板来到大殿,自然是引起了一番注意。但很快,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插班生李丰的身上。

李丰如今已经十五岁,和这些十来岁的小孩相比,自然是鹤立鸡群,想不引起注意都不行。

在谢信宣布了李丰的身份之后,大家的目光更是迟迟没有离开过他。

这不由得让谢信意兴阑珊,暗道因为李丰的出现,自己辛苦准备的黑板和粉笔却是少了不少关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