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章 大唐风云之殇:李隆基的后期悲歌

加入书签

话说那大唐盛世,自玄宗李隆基前期开创开元之治后,大唐如日中天,威名远播,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那真个是繁华至极,犹如人间天堂。

李隆基,这位曾英明神武的君主,在前期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和领导智慧。他整饬吏治,任用贤能,如姚崇、宋璟等贤臣,在朝堂之上大放异彩,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农商,大唐的国充盈,百姓生活富足。化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蓬勃发展,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作传颂千古,成为了大唐化的璀璨明珠。

然而,时光流转,岁月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曾经的英主在后期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在那豪华的宫廷之中,李隆基日益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他宠爱杨贵妃,那杨贵妃生得国色天香,貌若天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隆基对她宠爱有加,为了博美人欢心,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他为杨贵妃修建了华丽的宫殿,赏赐无数的珍宝,整日与她在宫中饮酒作乐,观赏歌舞。

杨贵妃的家族也因此得势,杨国忠凭借着杨贵妃的关系,平步青云,成为了朝中的权臣。他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搞得朝堂乌烟瘴气。正直的官员们纷纷上弹劾杨国忠,但李隆基却被杨国忠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对这些忠言置若罔闻。

朝堂之外,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百姓们生活困苦,却又无处申诉。而地方官员们为了迎合上司,虚报政绩,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与此同时,边疆战事也频繁爆发。安禄山,这个心怀野心的胡人,凭借着唐玄宗的宠信,掌握了大量的兵权。他看到唐朝内部的腐败和空虚,心中渐渐滋生了谋反的念头。

安禄山在范阳等地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他招募了大量的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他还与史思明等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朝中一些有识之士察觉到了安禄山的野心,纷纷向唐玄宗进谏,提醒他要提防安禄山。但唐玄宗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安禄山是自己的忠臣,对他深信不疑。

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叛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们生灵涂炭。

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但此时的朝堂已经被杨国忠等人搞得混乱不堪,大臣们众说纷纭,却拿不出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案。

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派遣军队前去抵抗叛军。然而,由于长期的和平,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军队的指挥也混乱无序。在与叛军的交战中,唐军屡屡失利,叛军迅速逼近了京城长安。

京城中的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逃离。街道上一片混乱,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

唐玄宗看着这混乱的局面,心中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在后期的所作所为已经导致了国家的危机,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唐玄宗决定带领杨贵妃等一行人逃离长安,前往蜀地避难。在逃亡的途中,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他们对杨国忠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认为正是他的专权和腐败才导致了这场灾难。

当队伍走到马嵬坡时,士兵们终于爆发了。他们纷纷要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以平民愤。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将杨国忠处死。

然而,士兵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心中痛苦万分,他与杨贵妃情深意重,但在此时,为了平息士兵们的愤怒,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得不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杨贵妃在马嵬坡上吊自尽,香消玉殒。唐玄宗看着杨贵妃的尸体,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悔恨和痛苦。

此后,唐玄宗继续逃亡蜀地。在蜀地的日子里,他整日郁郁寡欢,回忆着过去的辉煌和如今的落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意识到自己在后期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能是导致这场灾难的根源。

而此时,唐朝的局势也越发严峻。安禄山的叛军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唐朝的半壁江山陷入了战火之中。各地的百姓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叛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组织,力量分散,难以对叛军形成有效的打击。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些忠臣良将挺身而出。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着军队,与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斗志,逐渐扭转了战局。

郭子仪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击败叛军。李光弼则善于运用战术,他巧妙地布置防线,多次成功地抵御了叛军的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