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莫失莫忘 (第2/2页)

加入书签

除了李二带来的广陵王的大单子外,还有几户冬日里将要娶亲嫁女的人家,想要她帮着参考参考婚宴菜单。

对方都是先下帖子,请她跟曹氏入府做客,再请教菜单的事情。虽没费多大力气,事成之后,也都会封一个大大的红包。

刘绰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这种收入属于人情往来,算不得经商,自然不会影响到刘主簿。

五房其余几家倒是听到了红封的传闻。可那是给孩子的谢礼钱,且没等他们眼红到闹起来,刘老爷子便做主,这些回礼都是刘绰的私房钱,任她自己处置。

刘绰明白,想在古代生活得丰富多彩,就需要更多技能点。

男权社会里最好的资源都只向男性开放。

于是,她决定,先把自己当个男孩子来培养。

君子六艺是礼、乐、射、御、、数。

这其中,她大概只有数有自信在唐代占些优势。骑马刚入门,射箭她不会。

各种礼仪可以暗中观察,慢慢学习。乐的话,这时代的乐舞她是一首都不会。

至于读,刘氏宗族倒是有自己开办的私塾,却不许女孩子进去读。好在中国字一脉相传,她从前好歹读到了硕士,认得字不少,只不过要适应唐代的行规范和字体罢了。

日子过得飞快,下了几场大雪后,除夕就快到了。

刘主簿法造诣很高,每年春节,宗族里和县城里讲究些的人家就会裁好了红纸,请他帮着写春联。

碰上刘主簿忙,关系近些的,会把红纸送到刘主簿家,留下点年货。等过几天,再去取春联。

还有的,是将刘主簿请到家里去写,写完还要留人吃饭。其中,不少都是还未分家的大户,一写就是好几家人的,春联数量的确很庞大。

平日里,若是有个红白喜事,也有人求到门上来写喜联和挽联的。

今年,又多了些求刘绰“墨宝”的人。

她前世没学过毛笔法,硬笔字倒是写的不错,但也是简体字。

重生后虽说坚持每天都练上两个时辰,可毕竟不足一年的笔力。

别说跟刘主簿比,就是跟刘谦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比,都还差得远。

“不怕您笑话,我的字有些拿不出手。”刘绰推辞。

来人却笑呵呵的,“只想劳累刘五娘子写一副庖屋的。”

原来如此。

刘主簿也丝毫不觉得来人冒犯到他,反而认为人家头脑灵活,想讨一份灶君弟子的字不过是图个喜庆吉利。

刘主簿在家写春联的时候,刘绰就在一旁看着。刘主簿一收笔,她就伸着小胳膊,眼疾手快地把春联取走,放到合适的位置晾干。

有时候是几家的春联一晚上一起写的。房里能放春联的地方都摆的满满当当的。不是个好记性的根本记不住哪家是哪家的,哪一幅又是贴在哪一道门上的。

无论求字的人家里的房屋结构多么复杂,春联数量多么繁杂,等他们上门取字时,刘主簿都完全放手让刘绰去处理。小女孩将来人带到房门口等着,然后动作麻利地从遍地红纸中精准配齐那户人家的全部春联,打包时,还要叮嘱基本的张贴位置。

存了刻意考教女儿功课的心思,在外写春联时,刘主簿都是放手让刘绰自己作对。

刘绰总会根据那户人家的具体情况写出合意境的来,写了十几家的庖屋春联,没有一副是重复的。

主人家低调自谦,便是‘上联:庖内精心调五味,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横批:蓬荜生辉。’

主人家亲朋众多又喜热闹的,便是‘上联:庖内佳品款上宾,下联:堂前满座聚百朋,横批:普天同庆。’

遇上家里有新婚小夫妻的,便是‘上联:烹煮三鲜美,下联:调和五味羹,横批:琴瑟永调。’

主人家有餐饮生意的,便是‘上联:名传三十里,下联:味压数百家, 横批:远近称赞。’

于是,临近除夕,父女俩经常一起泡在房里写春联,也经常一起出门赴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