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饥肠辘辘有转机 (第3/3页)

加入书签

李国强边走边说:“算了,我们不是讨饭的料。”

李然咬咬牙:“实在不行就回下游,去那个青山寨当土匪!”

“一直饿着,也只能当土匪了。” 李国强的道德底线也在降低。

现代人在红旗下长大,本来是不愿意当土匪的。

说完,父子俩都沉默了,默默地往前走。

路过几间茅草屋的时候,院子里传来读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然突然转身看向父亲,李国强也惊喜地看着他。

李国强先说:“读人应该好说话。”

“不一定,但可以试试。” 李然高兴地说。

父子俩跑到院子前面,这农家小院也是用篱笆围着的。

院子中间是硬实的土地,篱笆边有个长条菜地。菜地里种了几棵枣树,枣树周围种着菜。一共有五间茅草屋,一个小孩坐在堂屋门口背。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搬出小桌子和凳子,放在院子里准备吃饭。

因为快傍晚了,茅草屋里光线暗,为了省油就在外面吃。

年轻女子刚摆好桌凳,一个老妇人端着陶锅出来。

年轻女子问:“这首诗背熟了吗?”

小孩骄傲地回答:“娘,我已经会背了。”

年轻女子说:“那你再背一遍就吃饭。”

老妇人笑着,回屋拿碗,院子里又响起小孩背的声音。

这孩子大概六七岁,挺胸抬头,用稚嫩的声音背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很好,背得很流利,快坐下吃饭。” 年轻女子高兴地说。

李国强在院外听着,有点疑惑:“和我学的不太一样啊。”

李然大声说:“错啦,诗背错啦!”

篱笆墙挡不住视线。

年轻女子看向院外,看到两个短发男人站在路边。她站起来,走到菜地边,隔着篱笆问:“先生为什么说诗背错了?”

李然说:“李白这首诗应该是这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北郭……” 年轻女子反复念叨,点头说,“加上后面两句,感觉更好了,是先生改的吗?”

李然说:“这是李白原诗,不是我改的。”

年轻女子更疑惑了:“可《李白诗集》和《童蒙诗教》里都是前面四句啊。”

“它们都错了。” 李然坚持。

其实,李然知道自己学的是完整版,眼前小孩背的是简略版。

宋代人喜欢改编籍,学作品、儒家经典都改。就像理学家,先是二程改《中庸》原,朱熹又在这个基础上调整。《中庸》在宋代有很多改本,二程的版本最有名。

宋代人对儒家经典是 “六经注我” 的态度,不严格遵循原典。

老妇人拿着碗筷出来,看到儿媳和陌生人说话,有点不高兴,但事关孙子学业,就站在那儿听。

年轻女子问:“先生有李白原版诗集吗?”

李然趁机说:“我饿坏了,一时说不清楚。”

年轻女子看向婆婆,老妇人点头同意。

年轻女子邀请道:“路过就是客人,请两位进来吃点饭。”

“那就不客气了。” 李然笑着说。

李国强直摇头,对儿子的做法很无奈。

不过,真香!

李国强快步走进院子,迫不及待要吃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