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交易与科举 (第1/3页)

加入书签

父子俩对视许久,眼神交汇传递想法。

最终,李然决定降价:“一百二十贯。”

“还是太贵。” 刘崇信摇头。

李然仔细观察对方神色,猜测刘崇信的心思。

他曾看过记载,宋代江南有个生,平常默默无闻,灾年却捐出八万贯救济百姓。

宋代的富户,应该很有钱才对。

刘三公子怎么如此抠门呢?

但从刘崇信角度,他是真心砍价。

当初老刘员外为了当上县尉,花费两千多贯疏通关系,家里资产大幅减少,多年后才回本。

刘崇信真心想买这支笔,要是换做刘大公子,估计就强取豪夺了。

刘大公子走的是恶霸路线,有利可图,啥事都干。

老刘员外则朝着乡绅发展,乡绅虽也有强横之举,但相对更守规矩。

可以说,乡绅是制定规矩的人,他们希望在乡下建立秩序,并掌控话语权。

刘崇信思索一番,再次还价:“五十贯如何?”

“一百贯,已经很划算了。” 李然说。

双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好几分钟。

李然感觉卖不出去,便说:“那就八十贯吧。”

“一言为定!”

刘崇信生怕对方反悔,脸上露出喜色,仿佛捡了大便宜。

“但有条件。” 李然说道。

刘崇信收起笑容:“请讲。”

李然伸出右手食指:“第一,我父子流落在此,想在村里安家。请三郎君卖给我们山地八亩、山林八亩,且要靠近山中那处溪流。”

“可以。” 刘崇信毫不犹豫。

溪流所在位置,离河岸较远。

那里的山地,粮食产量低。山林也只是用来砍柴或取材做家具。

周围到处是山和树林,随时能占,只是不挨着溪流价值更低。

李然又伸出一根手指:“第二,其中四亩地,请三郎君帮忙在县衙过户。”

刘崇信没有马上答应,而是看着李然,笑着问:“二位是想有本地户籍,而且是主户户籍?”

李然没回答,再伸出一根手指:“第三,我若参加科举,请三郎君帮忙作保!”

“果然,” 刘崇信叹气,“若不是为了科举,谁会想做只有几亩薄地的主户?”

宋代科举门槛,比明代更严。

首先得是主户,即向朝廷纳税。

其次有身份限制,出家人、卖艺人、卖身者不行,工商从业者也不行。

宋代科举资格审查,大概有七条,李然已触犯三条:一是籍贯不符,冒名顶替;二是祖上三代犯罪情况不明;三是当过 “商人” 或 “和尚”。

不过,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宋代篡改户籍的考生很多,朝廷不太管,除非被举报闹大。

对于工商从业者,虽按唐代规定不许科举,但实际操作中,工商子弟科举者众多,就连宋英宗都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诏等于认可工商子弟可科举为官。

什么是奇才异行、卓然不群?

考上的就是,考不上就不是!

刘崇信思考片刻:“这样,卖给你们的山地和山林,都选没地契的。你们以后的身份,是从荆湖逃荒来的流民,在本地开荒多年。那些山地是你们开垦的荒地,官府按规定给你们户籍和田契。”

“很好!” 李然很满意。

宋代鼓励兼并和开荒,开垦出土地,朝廷给户籍和田契,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