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交易与科举 (第2/3页)
看似善政,实则变样。
就拿京东东路来说,靠近首都开封所在的京东西路,本应人口密集、百姓富足。但实际是地广人稀、土地荒芜。
有大片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一是你辛苦开垦数年,能去官府领证时,豪强可能来抢,说地是他家的。就算豪强不抢,官府也麻烦,田契难拿,收税却积极,很容易让你破产。或者你开垦十亩地,交税时却发现要交二十亩的税。
种种原因,百姓更愿进城打工,宋代城市人口比例,甚至超过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但因农村人口不足,宋代市镇数量远不及后面几个朝代。
当然,京东东路的荒芜,还有更复杂原因,这里不细谈。
李然和李国强父子,想靠 “开荒” 获户籍,得有人在县衙疏通关系,这才是关键,人脉比开荒重要。
刘崇信继续说:“科举作保,我可以答应。前提是,你要在村里耕种一年以上,且无违法之事。否则,恕我无能为力。”
“这是当然。” 李然理解。
刘崇信问:“你有把握中举?”
李然笑道:“总要试试。”
其实李然不确定,只是提前准备,是否科举看情况。
有个官身,办事方便。
刘崇信是读人,谈妥毛笔交易,就开始谈学问:“你要科举,专攻哪部经典?”
“尚。” 李然回答。
刘崇信对《尚》研究不深,于是考校兼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何义?”
李然不用思考,这很简单,回答:“就是要彰显美德,使家族和睦。”
刘崇信又问:“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何义?”
李然说:“要谨慎修身,长久修行,使家族和睦有序,贤明者辅佐,由近及远。”
“修身与家族?”
刘崇信神色严肃,品味含义,起身作揖:“多谢赐教!”
北宋流行的《尚》版本,是汉代孔安国传的《尚孔传》。其注解繁杂,抠字眼阐述含义。
李然的回答,有朱熹注解的影子。
朱熹不抠字眼,从修身和家族关系阐述,简洁明了。
“不客气。” 李然微笑回礼。
“修身,家族……” 刘崇信喃喃自语,结合这两点,回忆《尚》内容,发现不少句子可据此理解。
他越想越激动,起身踱步,几乎要手舞足蹈。
得到 “修身与家族” 的启发,对刘崇信来说,比买极品毛笔更重要。
王大婆和林婉清见刘崇信这样,很是惊讶。
在她们心中,刘三郎才高八斗,是本地有名才子。可李相公几句话,就让刘三郎失态,李相公得多有学问啊!
兴奋许久,刘崇信才坐下,压制激动:“李兄……”
“叫我大郎就行。” 李然接受这个称呼。
刘崇信问:“大郎师从哪位大儒?”
李然说:“我从小四处奔波,启蒙是父亲教的。儒家经典,各处所学,自己琢磨。”
刘崇信更佩服:“大郎无师自通,我自愧不如!”
刘崇信让林婉清拿来《论语》《中庸》,打算逐句请教,获取更多新解。
李然起身抱拳:“三郎君,太晚了。”
“对,是我鲁莽了,” 刘崇信连忙起身告辞,“大郎休息,明日再来请教!”
李然说:“慢走。”
刘崇信看向桌子:“这支毛笔,我明日带钱来取,卖田的白契也一并送来。”
“不着急。” 李然是真不急,反正已经把对方忽悠住了。
刘崇信又说:“我有个好友,是济州通判相公家的公子。明日约好一起上山游玩,不知大郎愿否同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