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殿前议事 (第2/4页)

加入书签

这哪是打仗呀,这就是烧钱呀,大夏建国八百年哪有这么烧钱过。

所以张中把制造这个诸葛连弩的工匠当成了一生之敌,誓死也不会多批一两银子。

但是张中真是格局小了呀,新式武器的出现,必然带来新式的战法,众所周知新的强力武器,对于落后的武器是具有碾压性质的。而其中省下的金钱,还有时间不可估量。

不过林安也不会多说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让这些大臣们自己算计去吧。

东山,南河,北河三郡发生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本来这种事情林安也是一知半解,不过谭筱就是三郡逃难过来的,他本以为三郡官员会将此时奏明皇帝。

不过听了一天的奏事,硬是没有人提一句嘴。

只有东山郡守提了一句:“启奏陛下,东山,南河等地出现大量流寇,希望陛下批准我率领部下剿匪。”

而三公和军机处大臣,内阁首辅听到东山郡守的奏事后,互相看了一眼选择沉默,并没有发表意见。

其实大夏历年来都有灾情发生,若是禀明圣上,少不了大发雷霆。历年因此革职查办的大有人在。

为了不让官场出现太大浮动,内阁选择了一套先处理后禀奏的流程。

反正灾情年年都有,我只是如实上报灾情,但是对于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瞒报一些。也没什么。

于是皇帝就被这群忠心的大臣们忽悠着,还以为国泰民安呢。

可是林安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别说他一个都尉,就是校尉来了,也无法让一司主官下跪。

“混账,你们还不让开,儒以犯法,侠以武犯禁,不让开,是等着我禀告圣上送你们去边疆受苦嘛?,”

大夏以武立国,战事十分频繁,相应的调动也很多。这种调动由大武侯所令,就是当今皇帝也插手不得。

别看他们现在是禁军皇城亲卫,但是镇北候一句话就能把他们调走,真要寻了个什么由头,把他们派入边疆,保证死的不明不白。

虽然禁军人多势众,但是面对这样的威胁。也不由的有些脸色难看。

一言震住若干士兵,林安一步跨出,逼近曹平六尺之内。他双目明亮,神情凛然,如大理寺寺卿般大声喝问道:“道录司主官在此,曹平你还不退下,要谋反嘛!”

他的声音气势雄浑,有不可抵抗的感觉。

知道不可抵挡。这里毕竟是上京城,他就算强行将林安拿下,没两日就要追查起来,他也逃不掉。

曹平一退,四周看客就炸开了锅。一个个看热闹的鸿商巨贾,士子儒生,窃窃私语起来。

“这小哥这么猛嘛,居然敢一个人硬怼,还真能逼其后退。”

行礼之后曹平也老实许多。他在林安耳边阴冷的笑道:“好你个林安巧舌如簧,不过你让本都尉退下又如何,若非这里是上京城耳目众多,你早已是一个死人。”

“别以为你募捐的那些事就没人有意见,我告诉你上京城关系错综复杂,你动了他们的利益。绝对会死的很惨。”

说罢曹平一摆手,招呼着手下离开。而隐秘角落负责探查的影密卫,也在曹平散去后隐匿消失不见。

这里毕竟是京城,宗人府有十万探子,皇帝陛下有影密卫在京师监督百官。林安也知道自己安全在京师绝对出不了问题。

至于曹平想以势压人,想趁着人多让他出丑,也绝不可能。

……

大朝会对于每一位官员来说都是十分苦逼的一件事,每天都要进宫,到殿前坐班。从官居一品到九品小官,每日五点前就要来到宫门外等候。

然后一品到三品的官员进入内阁议事,四品到六品的官员则是在殿前议事。至于七品到九品的小官则是进入偏殿议事。

一连两日了,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

每日固定都有一位司监的掌事太监来询问工作,林安感觉自己就像是来考试迟迟拿不到卷子的考生。

偏殿多是一城县令或者【一司一监】主官多些,位置是按照税收排列,所以税收越高功绩越高的官员,自然就站的越靠前。

所有百官都站的笔直,如同学生一般听从掌事太监的安排,没有一个敢乱动,凡事体态不佳,或者咳嗽多话的官员,就会被司礼监的小太监记在无常簿上。然后报到御前。

一般这种事皇帝皇帝直接画个圈,这时候就会有影密卫将犯事的大臣拖出去,

重则五十大板。轻则二十大板。

一来二去打死了几个,就再也没人敢在偏殿犯事了。

掌事太监让各地官员写计划,要写好税收,今年提高多少多少银子。然后拿出去年的出来对。

若是没有提升,或税收下降的直接处罚,轻则下降一个品级,重则革职查办。

宗人府也会出人检查各地官员是否公正严明,有无贪污受贿,一旦查出问题,就会当场被拖出去斩首。

就在林安站的脚麻腿麻之时,掌事太监突然朗声道:“各位大人寺礼监对各位大人的核查已经结束,请各位大臣,今日早早回去休息,明日一早殿前面圣。”

第二日。阳光明媚。

林安在谭筱的服侍下很快就起来了。随同僚一同赶往【中央龙庭】紫极殿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