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六章 赈灾救人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各小作坊烧制的空心砖只要质量合格照单全收,一时间昌平炼砖如火如荼。

城外开设一百二十个粥铺,朝廷发的救济粮,陆续发放。

同时朝廷发放的赈.灾银,也

被林安用于购买布料,和秸秆。

大量的银子通过官府流向市场,数目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商贾是有钱,但是和朝廷相比还是渺小许多。

有了这大量的银子注入市场,昌平的市场直接被激活了。

粮商,布商,铁匠,木匠,屠户,等尤为活跃。

银两还流向平民百姓手中,昌平县的农户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官府要买毫不值钱的秸秆,并且给的价格是平常的三四倍的样子。

但架不住金钱的诱惑,一琢磨自己冬天少烧点秸秆也冻不死,便用马车拉着成剁的秸秆赶往衙门。

林安只要品相极好的小麦秸秆,和干草。其他一律不要,价格是十贯银子一剁。

林安买这种东西主要是用于做被子,秸秆掺上棉花缝起来就是一床厚棉被。

廉租房无所事事的人很多,林安轻而易举就招募几百号人专门缝被子。

与此同时全城的木工,和铁匠铺都被征调。用来开发一种叫帐篷的新玩意。

总的来说帐篷像是伞,由骨架和布组成,架在地上可以挡风雪。

城门外白雪皑皑,一望无际。十月里还是小雪,并不影响通商,

城外一辆辆马车,断断续续进入城内。

就在此时,一片苍茫中,只看见一道骠骑骏马,带着数以万计的灾民从天际出现。灾民们大多衣裳单薄,双手插在怀里,似乎已经被冻僵。脸上青白一色,瘦的不成样子。

数万人黑压压的一片,在官兵的护送下,一路赶往昌平,他们脸上饱经风霜,没有人说话。

是的,肚子饿的根本不想说话,天冷说话也会进风。都在默默行走着,倒下都没发出一丝声音。

有些人扛着扁担,担子两头前面是孩子,后面是行李。

有些有条件的,驱赶着牛车,这年头牛比人金贵。这人也曾富裕过。

只见那牛口中打着响鼻,一步一步向前走着。牛身上挂着冰溜子。那牛尾巴硬邦邦的一块,一甩一甩像个棍子。

城头上站着数以千计的本部居民,看着这万人逃难的场景也是颇为震撼。

大家久久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心的,无声的把手中的干粮丢下了城头。没人嫌弃掉在地上的窝头,就着雪,一口口吞咽下去。

林安握着拳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忍了半天,他扯着嗓子大喊道:“到昌平就到家了,我们一定会活下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