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百四十九 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第1/2页)

加入书签

六百四十九 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第12页)

古学派取代今学派之后,那【敬鬼神而远之】的实用主义思想也在事实上开始扎根。

在刘备的大力推动之下,光武帝、明帝和章帝三代帝王竭力希望建立起来的东汉神权政府已经在事实上崩塌,一个世俗的政府正在逐渐成型。

摆脱神权思想影响的世俗政府在具体的办事层面有了非常大的跨越式进步,具体表现为【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在刘备的主持下,原先东汉皇帝主导时期五日一朝、十日一朝的规矩被彻底打破,刘备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每天都会面见朝廷个办事部门的官员处理事务,每天都会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商量处理事务。

刘备本人主打一个【勤政】,不管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政务,甚至是带头加班,加班加点处理政务,以最快的速度给出指示,并且要求官员们用最快的速度执行到位。

对于刘备在凉州的部下们来说,这并不奇怪。

当年在凉州,刘备就是这样高效率的处理政务,很快扭转了凉州的崩溃局势,将凉州带上了正确的轨道,成功挽回了凉州。

而现在,这一幕又出现在了帝国的中枢——雒阳。

然而凉州官员们习惯的事情,雒阳朝廷的老爷们可不习惯,对于雒阳朝廷的老爷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让他们感到愉快的事情。

虽然古学派的人们没有今学派的老爷们那么的养尊处优,但是也就是相对而言,和刘备本部的干吏们比起来,他们拉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刘备办事的效率极高,寻常官老爷们悠哉悠哉的处理一件事情需要半天,而刘备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处理掉老爷们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作量。

因此,非刘备本部的官员在办事的时候就承担了极其巨大的压力——刘备自己办事效力高,对部下的要求也很高,需要部下跟上他的节奏,不能拖沓,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办事。

河南尹范围内的事情必须一天之内办完,三河地区的事情必须三天之内办完,三辅地区的事情必须七天之内办完,超出时间就要受罚。

刘备才不管那么多,雒阳朝廷的家伙们散漫奢靡了那么些年,有些人甚至都忘记他们的职责到底是要干什么的了,不帮他们想一下,他们还真以为自己是来度假的。

可雒阳朝廷的官员们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地狱?

他们习惯了慢悠悠的办事情,习惯了互相甩锅不承担责任,习惯了遇到困难就交给下属去处理,整天就想着捞好处赚钱,谁愿意承担责任?

很多事情他们需要跑来跑去到各部门询问落实。

比如刘备询问他们整个一月间雒阳菜价、粮价的变化,他们就要哼哧哼哧的跑到大街上找相关部门调取记录,如果记录有问题,还要和集市管理部门扯皮争论。

为了确定这些数据是否真实,他们还需要找小商小贩甚至是过路人询问,以确定真实情况。

接着就是跑遍雒阳街市的每一个法定交易区域,在这些地方把之前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

过去,这样的事情花上一两个月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到最后办不完就随便填个数字糊弄一下,但是刘备不能接受。

他安排互相不知道对方存在的三波人去处理同一件事情,三波人得到的结论如果有不相同的,就要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看他们怎么搞。

一开始不知道刘备办事方法的某些官吏试图从中钻空子,想着简单一点,随便填几个数字糊弄一下刘备,结果被刘备看出问题,把三波人喊到一起问他们结果。

最后三波人一起傻眼,一起被处罚,全都丢了官帽子。

最初的一个月间,二十多个人丢了官帽子,被刘备罢免官职,谁来求情都不好使,于是刘备铁腕执政的名声传了出去,后面的人们才吸取了教训,知道刘备不好糊弄,只能哼哧哼哧的到处奔波办事,不敢懈怠。

六百四十九 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第22页)

越到后面,刘备对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果他认为一个白天就能解决的事情没有被准时解决,责任者就等着被骂,被罚,如果让刘备更加不满意,很有可能被扫地出门,就此失去官帽子。

至于怎么搞定,那是你们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